关于188金宝搏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759-2277968

联系我们CONTACT

188金宝搏·(中国)官网入口
邮箱:yumiaoshengchan@126.com
手机: 18933806223
电话:0759-2277968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东方二路121号

销售中心

当前位置: 主页 > 销售中心

“放水养鱼”厚植金融为188金宝搏入口民情怀

发布时间:2023-12-31 18:51 点击量:

  编者按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农村金融肩负着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农商银行、农信社等农村中小银行要坚守“金融为民”宗旨,支农支小支实,一以贯之赓续农情农脉,从“坐商”向“行商”转变,从“线下”向“线上”转变,从“等鱼上钩”向“放水养鱼”转变,履行金融担当,展现金融作为,传递农金温度,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农金导刊: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特别强调金融工作的“三性”。请问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正确理解“三性”的深刻内涵?

  黄东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特别强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其中,政治性决定金融工作的政治方向,解决金融工作“举什么旗、定什么向”的问题;人民性决定金融工作的经营方针,解决金融工作“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专业性决定金融工作的内核,要求遵循商业银行“三性”(流动性、安全性、效益性)原则,解决金融工作“能干事、干专业事”的问题。

  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三性”要求“上承天气、下接地气”,为做好新时代农村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只有按照“三性”要求,深刻认识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国情国策,才能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把握中国特色农村金融发展规律,努力提升经营管理和服务能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金融力量。

“放水养鱼”厚植金融为188金宝搏官网入口民情怀

  农金导刊:金融工作必须牢记“金融为民”这一宗旨。请结合工作实际谈自身践行“金融为民”的体会。

  黄东奇:“金融为民”是金融工作的初心宗旨。特别是农商银行(农信社),是起源于经济最底层的金融组织,自带“金融为民”的属性,从挎包银行到智慧银行,70多年“与农共舞”,为民情怀初心如磐。以肇庆农商银行为例,肇庆市是粤港澳大湾区、珠江—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广佛肇经济圈、广州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肇庆农商银行之所以能成为本土最大的地方法人银行,是因为长期扎根基层,始终坚持以政治为纲、以人民为本、以质量为要,紧扣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了“扎根千年砚都、打造百年银行”的发展愿景和“三农专属银行、市民首选银行、园区专业银行”的发展定位,不断优化金融产品与服务,持续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有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金融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金融为民”属性落实到经营发展的全过程。

  黄东奇:来自于人民,发展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农商银行这艘船的承载之水、发展之基。只有行驶之舟和承载之水相处融洽才能共同前进、共同发展。农商银行只有永葆金融为民情怀,赢得广大民众的认可,才能源源不断引入客户存款,保持自身充足的“流动性”,才能增强资金实力,回归本源,厚植为民情怀,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农金导刊:乡村振兴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但“实体贷款难、银行放贷难”的矛盾依然突出。请分析一下问题或矛盾的表现与成因。

  李人庆:据相关研究报告,近年来,我国“三农”金融缺口逾3万亿元,农业贷款占比和涉农贷款占比虽逐年有所上升,但仍与农业产值、农村人口和农村居民储蓄占比皆不匹配。农村金融市场存贷款失衡问题长期存在,涉农主体“贷款难”与银行“难贷款”并存。究其原因,顶层设计问题需重视。按照强监管政策要求,绝大多数农户贷款无规范的抵押物或担保,信贷资源向“三农”和小微企业输送过程中出现制度性梗阻,反映了借贷双方在信贷资源配给制度上的不匹配。如:抵押方式受限、信用担保不到位、监管要求“一刀切”、银行放贷意愿不高。一方面,“贷款难”在于农民缺乏相应的财产权,抵押物匮乏,无论是土地承包权还是宅基地住房都无法用于贷款抵押登记;另一方面,虽然国家为银行涉农贷款开了口子,提供了贷款配额,但从商业贷款监管要求上仍然采取的是与其他产业和城市工商业同等的监管制度规则,导致涉农贷款准入、押品、期限、主体资格等要素与监管制度存在较大差距。这些矛盾问题,并不能简单地视为银行不作为。政府“管放不管收”,监管“管控不管放”,风险最终由银行兜底。相互不兼容的政策要求,势必掣肘银行融资和发展。

  陈芝宝:以大同为例,一是融资载体有限,农村地区人口流失严重,老龄化加速,大部分农民习惯于小农经济,无有效信贷需求;二是融资基础薄弱,如大同辖区在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户数多,但实际经营户数少,农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尚未有效形成,抗风险能力弱;三是支持机制不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监管部门缺少涵盖乡村振兴全方面的综合支持措施,政府风险补偿、风险分担机制、支持政策尚未有效建立。

  李人庆:解决上述“两难”,首先要解决“能贷”的问题。即对涉农贷款监管制度和利率水平需提供一定的弹性政策,而不是“一刀切”。监管部门既要求银行特别是农商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又要求其降低贷款利率,甚至导致一些农商银行、农信社存贷利差倒挂,还要求其防控风险保证不良资产只降不增。这“三大要求”明显违反了金融运行规律。解决“两难”问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要“四层”发力。政府层面:一是“松绑”。改革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配套制度,加快农户财产确权的制度性改革,稳妥放开农村宅基地市场;放开“地摊经济”,激活农贸市场,为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圈舍和库存等提供政策支持保障。二是“增氧”。健全风险担保补偿机制,防止因市场价格波动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贷款损失。三是“强基”。开展信用乡村建设,为“新三农”创业出台激励措施,营造诚实守信的营商环境。监管层面:一是加强金融对小微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支持,特别是信用担保和农业保险等制度建设;二是出台金融服务“三农”、小微的激励、问责、免责及容错机制;三是改革农信机构监管评级体系,调整贷款回收率、拨备覆盖率等关键指标。银行层面:一是完善绩效考核,鼓励投放涉农贷款;二是涵养为民情怀,增强“敢贷”信心、激发“愿贷”动力、夯实“能贷”基础、提升“会贷”水平;三是健全风控体系,打破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盲点。客户层面:配合做好征信基础性工作,规范经营、依法经营,建立比较规范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报告制度,提高可贷的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陈芝宝:一是发挥“党建+金融”合力,开展“党建+整村授信”双向联动;二是发挥“部门+金融”合力,提供抵押登记便利、调优贷款利率、创新专属产品、落实减免政策;三是发挥“线上+线下”优势,加快金融服务场景化、互动式营销,增加乡村网点自助设备,提升数字普惠金融转型。

  申立军:一方面,让产品更有“泥土味”。如,“养殖场活体抵押贷”可以用养殖场的牛、羊、猪等活体进行抵押办理贷款;探索“苹果贷”“辣椒贷”“中药贷”“烟叶贷”等特色信贷产品。另一方面,让客户画像“更精准”。敦促地方政府牵头建立综合查询平台,具备涵盖财税政策、农户档案、产权登记、信用评级等综合信息联网查询功能,解决信息不对称难题。

  农金导刊:“金融为民”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根本遵循,也是走出经营困境的突破口。请结合实际谈谈自身在实践中探索了哪些卓有成效的经验。

  黄东奇:近年来,肇庆农商银行围绕“四个聚焦”践行为民情怀。一是聚焦乡村振兴。辖内25个基层党支部与493个乡村党支部结对开展特色党建活动1482次,并锁定“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主体融资需求,创新推出“家禽养殖贷”“蕉农贷”“裹蒸贷”“农房贷”等产品,涉农贷款余额84亿元,助力2.1万农户发家致富。二是聚焦实体经济。创新推出“数信贷”“肇金贷”,并提高普惠贷、首贷率考核比例,灵活定价,支持民营企业4700多家,贷款余额180亿元。三是聚焦小微客群。与省农担公司合作推出“农担无忧贷”,为450多名农村妇女、青年、党员、退伍军人等新农人发放“创业贴息贷”“创业就业贷款”4亿多元。四是聚焦普惠金融。以“党建联创+网格治理+便民政务+普惠金融”为抓手,推广“粤居码数字门牌”,将100多项基层党务政务和普惠金融等服务送到千家万户门口。同时,开展“整村授信”工作,共建档农户82万户,覆盖率100%;建档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12万多户,覆盖率100%;“整村授信”320个,授信率100%;授信400亿元,用信198亿元,鼎湖区“粤居码数字门牌”基本完成全覆盖。

  陈芝宝:大同农商银行“两点发力”赓续农情农脉。一是凝聚合力,建立“事业部+支行+村委”的服务模式,以“网格管理、渠道完善、村银共建”为抓手,打造“信用村”示范点。二是科技赋能,做优“晋享贷”智慧平台,对内全面对接ESB系统、核心系统、信贷系统,对外与百行征信、百行银行卡鉴权、百行身份核查等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普惠办贷“标准化、系统化、合规化、便捷化”。

  申立军:平山农商银行以人为本厚植为民情怀,一是专员驻点帮扶,派驻“农村金融服务专员”下沉乡村驻点服务;二是党员带队帮扶,由党委班子带队成立“党员先锋队”,集中优势力量下沉农村,将金融服务送到千家万户。

  农金导刊:目前,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传统“三农”市场客户已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因需而变,及时满足“新三农”市场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

  李人庆:“新三农”需求端有三大变化:一是主体在“变”。由过去单一的农户变成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以及政府主导的农村基础项目主体。二是主业在“变”。农业现代化与产业融合、农业规模化经营、农田水利建设、小城镇建设以及农民消费资金需求旺盛。三是诉求在“变”。客户需求由传统单一的存取款逐步向包括信贷、理财、咨询等“一揽子”金融服务转变。供给端也要随之转型。随着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实施,传统的“小农经济”逐步被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的“大三农、新三农、特色三农”所取代,农村金融机构亟须加大创新力度,调整信贷投向,锁定现代特色产业、高精尖成长型产业、集群化优势支柱产业,因地制宜探索“差异化、规范化、便捷化、普惠化”的营销机制。

  黄东奇:当前,以“新农民、新农业、新农村”为主体的“新三农”成为农商银行的重点服务对象。一是新农民破茧成蝶。在中央《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实施的大背景下,农民作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的主体,熟练掌握互联网、物联网、AI智能等新技术后,新农人逐渐打破城乡边界。二是新农业因时而变。新农民将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以往靠经验种、靠天收的传统模式。三是新农村日新月异。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乡村渗透,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不断涌现。上述“新三农”,是农商银行的服务之根、发展之基,加快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全面满足“新三农”金融需求,农商银行责无旁贷。

  申立军:一要抓创新,满足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多元化需求;二要扩渠道,积极推广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健全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活体畜禽、养殖圈舍以及农业商标、保单等抵质押融资机制。

  农金导刊:如何以“金融为民”理念,主动服务,培育和发掘城乡客户更多的有效信贷需求?

  李人庆:以东莞农商银行为例,该行充分利用“人缘188金宝搏、地缘、亲缘”优势,优化普惠金融服务网格,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放水养鱼”。一是“送服务”。细化乡村振兴金融指导员、党建共建联络员、普惠金融服务员“三大派驻”服务网格,开展“走村串户、党建联动、整村授信”等活动,累计建立农户档案35万户,覆盖率超95%。二是“送资金”。对有融资需求的村民预授信100%,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贷尽贷,大力发展“小额度、广覆盖、纯信用”的线上贷。三是“送科技”。搭建“普惠化、平台化、生态化”综合性服务场景,发展极速贷等线上产品,在线下应用移动展业(Pad)实现小额贷款无纸化办公,利用遥感定位技术提高贷款风险管控能力,打通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最后一米”。

  黄东奇:一是精准画像,运用大数据及智能化模型对客户精准画像评级;二是政银合作,与各级政府、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管局、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合作,精准提供金融产品;三是去繁从简,实现信贷极简式、限时制办理;四是防控风险,实施贷款“线上+线下”三查闭环管理;五是广泛宣传,利用微信、抖音、直播等线上宣传,确保金融政策、产品、知识家喻户晓。

  申立军:农商银行一要优服务,充分发扬“挎包精神”“三铁精神”,当好乡村振兴“店小二”;二要引活水。结合新“双基”和“整村授信”活动,为农村优质农户核定“家庭备用金”额度,引导客户通过手机银行自助用款。

  陈芝宝:一是发展绿色金融,抢占新风口。积极支持乡村低碳、环保、节能、降耗等产业发展,定制“光伏贷、能源贷”等信贷产品。二是发展消费金融,拥抱新市民。做强“个人消费信用贷款”,融入“地摊经济”,满足民生消费新需求。三是探索活体抵押,挖掘新富矿。借助“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大数据,推广“活体抵押贷”。

  农金导刊: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加大对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民营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李人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一系列政策红利下沉农村。农村金融机构顺势而为,抢抓创新型、成长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三产”融合“添柴加薪”。一是多方合作,如与融资租赁公司合作,发放融资贷,按照“3成首付、分期偿付”方式将机械设备租赁给承租方(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二是量身定制,如清远分行先后创新推出“温泉民宿贷、麻竹易贷、惠农烟商贷、佳和养猪e贷、小水电贷、内河船舶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等系列专属信贷产品,激活了乡村振兴一池春水;三是链式金融,如清远鸡产业是该市支柱产业,清远分行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链式金融模式,打通了“种苗—饲料—养殖技术—生产资料质量监控—资金—销售”一条龙链式金融网,助力300多家线上农户走上致富之路。

  申立军:一是探索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模式,支持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融资;二是建立灵活的融资机制,为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保姆式金融服务;三是加大与政府、科技园区等机构和部门的合作,共同打造良好的科创环境和金融生态系统。

  农金导刊: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推进数字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人庆:金融为民和创新发展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农村金融机构需牢记金融为民初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温度、深度、广度,大力实施“五化”战略,做普惠金融践行者,当农村金融排头兵,深耕“三农”沃土,推动乡村振兴“一路生花”。

  一是信息平台“综合化”。由政府牵头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解决信息碎片化盲点。可借鉴荷兰拉博银行经验,其信息系统可查询本地政府不同经济模块的历史数据,种植业可查询“育苗—育种—孵化—栽培—养殖—管护—加工—运输—流通”等整个产业链的成本、价格、收益,且数据链涵盖几十年。

  二是营销体系“差异化”。从事不同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的客户群,其经营成本、价格、利润均有不同,要按照不同区域、行业、产品、对象,匹配差异化专属服务举措。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引入专家咨询机制,按照不同行业、信用等级、风险偏好,实行专业专职审批。

  三是支付系统“智能化”。如福建的“福农e政”平台,推动财政惠民惠农资金精准直达民生,目前已为全省77个县区、677个代发单位,超50项财政性资金项目提供线上结算,建立财政惠民惠农资金服务示范点8950个,累计在线发放省财政惠民惠农资金超1800万笔80多亿元,荣获福建省十大金融创新项目,做到了“让政府放心,让群众省心”。

  四是金融产品“多元化”。如福建农信创新推出“福林贷、普惠金融·惠林卡”等绿色金融产品,绿色信贷余额高达498亿元,上半年增长23.13%,高于总贷款增速14.21个百分点,涉林贷款连续十余年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五是普惠金融“便民化”。如福建农信打造集金融、电商、物流、民生、政务“五位一体”的“福农驿站”173个,构建“邻里式”便民服务综合体。研发了集农村“三资”管理、农村产业、土地流转、产权改革、乡村治理、农村数智监管六大系统于一体的“福农综合服务平台”。到今年6月末,已完成7.83万户新农人普查建档、7.16万户新农人主体在线评级。实践证明,数字金融加速了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健康有序发展,为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188金宝搏官网入口